所得稅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長得很像”的稅收名詞,例如: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與“應納稅額”,那么它們有啥區(qū)別?今天我們帶您一起來了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應納稅所得額:企業(yè)每一
2024.11.24應納稅所得額是稅法的常用術語,是計算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一般而言,應納所得稅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的乘積。
納稅
應納稅所得額是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后的余額。
1.不同的所得稅有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所得稅稅種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其應納稅所得額具體如下:
(1)企業(yè)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yè)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其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企業(yè)所得稅
(2)個人所得稅
居民個人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起征點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其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額-六萬元起征點-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2.應納稅所得額不是要繳納的稅款,而是計算稅款的依據(jù)。
所得稅的公式為: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小王是一家國有企業(yè)的技術工人,2021年12月實發(fā)工資20000元,“五險一金”等專項扣除為4500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共計3000元,沒有其他的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
(1)應納稅所得額
12月份的應納稅所得額=20000-5000(起征點)-4500-3000=7500元
(2)應納所得稅額
根據(jù)綜合所得適用的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12月份的應納所得稅額=7500*10%-210=540元
個人所得稅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長得很像”的稅收名詞,例如: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與“應納稅額”,那么它們有啥區(qū)別?今天我們帶您一起來了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應納稅所得額:企業(yè)每一
2024.11.24綜合所得(適用3%至45%超額七級累進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綜合所得年度收入額-60000-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
2024.11.22一、固定資產(chǎn)計稅基礎以各種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chǎn),初始確認時按照會計準則規(guī)定確定的入賬價值基本上是被稅法認可的,即取得時其賬面價值一般等于計稅基礎。二、固定資產(chǎn)所得稅差異差異形成原因由于固定資產(chǎn)在持有期間
2024.11.21對于企業(yè)來說,依法納稅肯定是企業(yè)應盡的義務。當然,在企業(yè)計算稅款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在這樣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咬文嚼字”一下的。應納稅所得額是補還是退?對于“應納稅額所得
2024.11.22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二者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二者的區(qū)別為,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而應納稅額是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的稅率。也就是說,應納稅所得額為計算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應納稅額是企
2024.11.24